

野外染製工作坊「尋水染月」 - One Day Nature's Colour Workshop in Yilan
循著水路,尋找自然的色彩, 午時,踩著水波享用月桃手作輕食, 下午,雙手捆紮布料, 日落傍晚將月桃的粉色帶回家。 時間&地點 Time & Location 預約制 每日 10:00-16:30 宜蘭員山鄉, Yuanshan Township, Yilan County,...


▎城市觸覺 ▎植物纖維所勾勒的肌理-自然框織
走訪宜蘭舊城的菜市場,至今仍能在販舖見到以自然材質包綑的葉菜苗,二十來株的萵苣或高麗菜苗,被月桃鮮葉綑包為一份,外頭再用稻草綁繫固定,如此天然的包裝取代了萬年不滅的塑膠袋,菜苗根系還能因此呼吸透氣。每回在菜市場見到,仍會驚嘆於宜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竟如此緊密。...


▎城市觸覺 ▎採集紋理,以陶土紀錄一座城市的痕跡
位於宜蘭城北側的淇武蘭遺址,早年出土了大量充滿幾何印紋的陶罐,當時葛瑪蘭族人以所處的自然環境為靈感,將蟲鳥魚獸、花草樹木、山川大海等元素逐一轉化為陶製器皿上的豐富圖騰,創作出經典的海浪紋、稻田紋、魚鱗紋、貝紋等紋飾。讓我們直至今日,仍能透過這些文化符碼,認識早期淇武蘭社的生...


▎城市聽覺 ▎來自遠古土地的聲音-陶塤
史前時代,人類為了狩獵打食而有了模仿種動物聲音的需求,遂利用四周自然環境取得泥土,形塑為最早的陶製樂器-「陶塤」,當人聲透過吹孔,發出了類似禽鳥的鳴叫或是野獸的低吼,成功吸引了動物的回應。此次工作坊中,我們以台灣本土白陶捏塑陶塤形體,並以舊城採集而來的礦石削磨成各式色粉,作...


▎城市聽覺 ▎與天神溝通、與鳥對話-竹樂器
早年先民與竹材的關係十分密切,這項天然素材不僅容易栽植、生長快速,可運用的面向又十分廣泛。除了搭竹屋、造竹筏,或編織為竹簍、竹籃、斗笠等日常用品之外,竹子還能製作成各種樂器,傳統原住民透過竹製的有聲器具,模仿鳥音或昆蟲的共鳴,也以此作為族人之間傳遞訊息的工具。...


▎城市嗅覺 ▎當植物氣味幻化為一縷輕煙-薰香
野花、野草、根莖、樹皮,當植物拿來烹調,能夠入菜;若透過乾燥保存,還能入藥治病、入茶為飲、入浴保健,那麼植物也能「入香」嗎?原來我們常聽到的沉香與檀香,就是利用樹木精油或癒結組織所產生具有芳香的樹脂所製成,其他如香楠、楓香、檜木等樹種,打粉後經過層層工序,也能將植物特有的香...


▎城市味覺 ▎品啜一方風土的滋味-草本蜂蜜酒
每年夏季,宜蘭的街邊小巷總能看到一柑仔一柑仔的豆腐角,以及一甕甕曝曬在豔陽下的黑豆醬油;時序來到歲末,農婦們採收蘿蔔、醃漬菜脯,各有各的家傳手路,有時她們也趁著短暫冬陽,於門前吊掛臘肉,預備蔗燻。於是關於夏天的味道,是印象裡飄散在空氣裡的鹹香;冬天則是冷涼氣息中,隱約瀰漫用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