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▎城市聽覺 ▎來自遠古土地的聲音-陶塤
史前時代,人類為了狩獵打食而有了模仿種動物聲音的需求,遂利用四周自然環境取得泥土,形塑為最早的陶製樂器-「陶塤」,當人聲透過吹孔,發出了類似禽鳥的鳴叫或是野獸的低吼,成功吸引了動物的回應。此次工作坊中,我們以台灣本土白陶捏塑陶塤形體,並以舊城採集而來的礦石削磨成各式色粉,作...


▎城市聽覺 ▎與天神溝通、與鳥對話-竹樂器
早年先民與竹材的關係十分密切,這項天然素材不僅容易栽植、生長快速,可運用的面向又十分廣泛。除了搭竹屋、造竹筏,或編織為竹簍、竹籃、斗笠等日常用品之外,竹子還能製作成各種樂器,傳統原住民透過竹製的有聲器具,模仿鳥音或昆蟲的共鳴,也以此作為族人之間傳遞訊息的工具。...


▎城市嗅覺 ▎當植物氣味幻化為一縷輕煙-薰香
野花、野草、根莖、樹皮,當植物拿來烹調,能夠入菜;若透過乾燥保存,還能入藥治病、入茶為飲、入浴保健,那麼植物也能「入香」嗎?原來我們常聽到的沉香與檀香,就是利用樹木精油或癒結組織所產生具有芳香的樹脂所製成,其他如香楠、楓香、檜木等樹種,打粉後經過層層工序,也能將植物特有的香...


▎城市味覺 ▎品啜一方風土的滋味-草本蜂蜜酒
每年夏季,宜蘭的街邊小巷總能看到一柑仔一柑仔的豆腐角,以及一甕甕曝曬在豔陽下的黑豆醬油;時序來到歲末,農婦們採收蘿蔔、醃漬菜脯,各有各的家傳手路,有時她們也趁著短暫冬陽,於門前吊掛臘肉,預備蔗燻。於是關於夏天的味道,是印象裡飄散在空氣裡的鹹香;冬天則是冷涼氣息中,隱約瀰漫用...


▎城市味覺 ▎帶有野地性格的常民飲料-青草茶
來到宜蘭北館市場一帶,在康樂路短短的巷弄裡,就保有數間老字號的青草店,各家老店有其祖傳的青草配方,也有各自支持擁戴的老主顧。傳統的青草鋪除了售有乾品提供民眾回家烹煮,每逢暑氣漸增之際,也會煮好一鍋清涼退火的青草茶於店內販售。 年輕世代的雜草觀...


▎城市嗅覺 ▎讓植物來照顧你吧!-草藥花束
在昔日醫療還不發達的年代,人們無論是感冒、腸胃痛、婦科疾病,或者小孩被煞到等疑難雜症,都習於尋求藥草的幫助使得身體恢復健康,有的人自行採集,有的則進廟宇抽藥籤、上藥鋪抓帖方。當時植物的利用對先民而言,是為了保活以及延續生命,因而不得不在感官上保持敏銳,嗅得大地的氣息,理解植...


▎城市色彩 ▎大地上的聚落色票-礦物顏料
早在十九世紀前,在管裝顏料還未發明的時代,畫家得自行到野外採集礦物、植物,甚至動物屍體,在畫室內研製各色顏料。因為過程費時耗工,知名度較高的畫家就會請學徒來協助此階段,而前來的學徒至少要熬三年才有機會真正拜師學藝。這樣的模式一直到鉛管發明以後,顏料成了可攜帶的物品,畫家始能...


▎城市色彩 ▎躍入畫紙的大地花草-植物水彩
城市,作為本土與外來園藝植物的交界地帶,植栽種類往往比森林裡的原生物種更為多變。若仔細觀察,原生植物所具有的花色多半沉穩內斂;而早年自國外引進的園藝植物,因其主要目的即是「觀賞」之用,所盛開的花朵就更為明豔奔放。 採集強勢外來種植物,分別是南美蟛蜞菊(黃)、仙丹(紅)、小花...